前言:为帮助鸿儒学子深入了解中国国情、扎根中国大地学习金融理论,8月5日至8月13日,在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资助和招商银行昆明分行大力支持下,性爱视频 副院长张海洋教授与辅导员陈玉平老师带领鸿儒实验班学生,赴云南昆明、武定县、牟定县、元谋县、永仁县及四川攀枝花等地开展研学实践。此次研学旨在通过参访知名金融机构和企业、探访革命历史旧址,让学子们直观感受金融强国建设的生动实践,解码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线脉动,深刻体悟伟大抗战精神,开启一场融合金融探索与历史追寻的实践之旅。
8月6日上午,鸿儒师生一行走进招商银行昆明分行,开展企业参访与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考察、座谈交流,深入了解现代商业银行运作机制与金融科技发展成果,切身感受到金融服务在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中的双重使命与担当。
清晨,鸿儒师生一行首先走入招商银行昆明分行营业部,沉浸式体验银行一线运作。师生们在工作人员引导下,依次了解智能叫号系统、业务办理流程与客户服务场景,深入了解银行日常业务的高效运转和服务体系的智能化建设。随后,团队前往私人银行中心,详细听取了招商银行“TREE”投资理念介绍,全面了解面向高净值客户的财富管理、资产配置、家族信托等多元服务图景,直观感受到资产管理领域所需的专业能力与服务深度。
随后,鸿儒师生一行走进数字金融展厅,一幅AI时代的数字金融图景徐徐展开。展厅内,图文展示、实物陈列与互动演示交错呈现,系统展示了招行近年来在科技金融领域的深耕成果。从“全面上云”到“AI赋能”,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智能化应用场景,科技正日益成为推动银行业务重塑与服务升级的坚实引擎。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大模型、云计算、RPA流程自动化等先进技术的集中应用,正在重塑银行运营与服务逻辑。招行正以金融科技为支点,推动人工智能在金融服务、风险控制、运营管理等关键领域的融合应用,持续打造具有前瞻性、引领性的“数智招行”新格局。师生们纷纷表示,金融科技的应用场景,让人耳目一新,深受震撼,也对科技赋能金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展厅参观后,双方在招商银行昆明分行会议室召开交流座谈会。会议伊始,性爱视频 副院长张海洋教授系统介绍了性爱视频 的发展历程、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体系,重点阐述了“鸿儒实验班”的育人初心与培养理念。
招商银行昆明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冀华从“为中国贡献一家真正的商业银行”使命出发,详细介绍了“全球第八大银行”——招商银行的创建和发展历史,并从机构设立、业务布局到战略发展作了系统介绍,全面展现了招商银行在服务地方经济、促进乡村振兴、助力产业转型方面的责任担当与实践成果。冀行长指出,招商银行自1999年对永仁、武定定点帮扶以来,坚持以“扶真贫,真扶贫,用真情”为宗旨,每年选派两名副县长、两名驻村第一书记,聚焦教育、医疗、产业、民生、基础设施等多个维度,进行人员、资金与资源上的全方位帮扶。从定点帮扶到脱贫攻坚再到乡村振兴,招行真正做到“不脱贫不脱钩,脱了贫也不脱钩”,积极探索金融赋能乡村振兴长效模式。
随后,多位分行部门领导围绕招商银行在金融“五篇大文章”的生动实践展开了系统介绍。在普惠金融方面,招行聚焦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和科技金融等关键领域,推动普惠金融向数智化方向转型;在绿色金融方面,紧扣“双碳”目标与云南本地特色,构建以绿色能源、高原农业、有色金属为重点的多维产品体系;在数字金融方面,依托全面上云与技术团队建设,打造“数字人”“RPA流程自动化”“大模型服务”等新型数字化工具,重塑服务流程与客户体验;在科技金融方面,招行坚持服务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构建涵盖信贷、股权、债券、保险的全生命周期支持体系,精准助力科技创新、“专精特新”等企业发展;在养老金融方面,围绕“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场景,系统布局旅居养老、适老服务和银发经济金融供给,探索“金融+养老”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
2016级贸大校友雷腾分享了自身从贸大学子成长为银行青年骨干的心路历程,结合在招商银行的工作实践,鼓励学弟学妹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夯实专业基础、提升实践能力,不断锤炼本领,为在场的同学们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参考。
在提问交流环节,师生们围绕招商银行在养老金融领域的前瞻部署、人工智能在业务场景的实际应用、小微企业客户画像构建方法,以及科技金融如何助力绿色、普惠、养老重点领域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现场思维激荡、交流热烈,展现出鸿儒学子对行业前沿的浓厚兴趣与深度思考。同学们纷纷表示,此次走进招商银行昆明分行,不仅全面了解了商业银行的运行逻辑与数智化实践,更深刻体会到金融服务在助力社会发展、服务民生福祉中的使命与担当,坚定了未来服务国家战略的理想与信念。
8月6日下午,师生们踏上了历史文化探寻之旅,前往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在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土地上,师生们参观了纪念碑、西南联大博物馆等主要遗址。透过一件件文物、一段段史料,师生们仿佛穿越回烽火连天的岁月,看到了联大师生在艰苦环境中坚守教育、培育英才的身影,深切感受到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校训精神,被先辈们的爱国情怀与学术追求深深打动。
随后,师生们前往陆军讲武堂。作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军事院校,陆军讲武堂见证了众多军事人才的成长。在参观过程中,师生们跟随着讲解员的脚步,了解到其辉煌的历史与在军事教育领域的重要地位。从这里走出的朱德、叶剑英等革命先辈的事迹,让师生们对近代中国军事发展历程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也对先辈们为国家和民族所做出的贡献心生敬意。
8月7日上午,师生们怀揣着对历史的敬畏,奔赴抗战胜利纪念堂。这座最初名为“志公堂”、后改称“中山纪念堂”的建筑,静静伫立在城市一隅,如同一位沉默的历史见证者。当师生们踏入纪念堂,厚重的岁月感扑面而来。堂内陈列的抗战史料、留存的历史痕迹,无声诉说着往昔烽火岁月。大家驻足于珍贵文物前,凝视着一幅幅记录战争的照片,聆听讲解中那段段热血抗争的故事,仿佛能看到先辈们为民族独立抛头颅、洒热血的身影,深刻感悟到胜利背后的壮烈牺牲与不屈信念,爱国之情在心底愈发滚烫。
离开抗战胜利纪念堂,鸿儒师生一行前往朱德旧居。踏入旧居,时光仿佛拨回往昔,古朴的建筑、陈列的旧物,都在静静讲述朱德元帅寻找真理、救国救民,逐步走向共产主义的峥嵘岁月。师生们沿着参观路线,仔细端详朱德元帅使用过的旧物,透过泛黄的书信、磨损的家具,探寻先辈的成长轨迹。透过讲解员的讲述,朱德元帅在艰难环境下坚守理想、为革命事业披荆斩棘的故事,让大家深受触动,真切体会到革命先辈对信仰的执着,也更加明晰今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随后,鸿儒师生一行奔赴云南地下党建党旧址。90多年前,云南第一个党支部在昆明市节孝巷39号诞生,红色火种自此在云岭大地悄然燃起,渐成燎原之势。当师生们抵达这处略显隐蔽的旧址,踏入那承载着光荣历史的建筑,仿佛能穿越时空,看到先辈们在艰苦环境中,秘密集会、传递情报、谋划斗争的场景。旧址内,珍贵的历史资料、还原的旧时场景,生动展现了云南地下党从萌芽到发展的艰辛历程。听着讲解员讲述先辈们冒着生命危险开展革命工作的故事,师生们深刻认识到革命胜利的果实何等珍贵,也深刻懂得了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是当代青年责无旁贷的使命。
8月7日下午,鸿儒师生们来到了云南省博物馆。作为云南省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这里宛如一座储存云南历史文化的巨型宝库。踏入博物馆,丰富的藏品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历史长卷,从远古时期云南大地的生命起源,到各民族在这片土地繁衍交融的灿烂文化,一一呈现。师生们认真观赏,细细聆听,在讲解员生动的解说中,探寻云南从远古到现代的发展脉络,感受这片土地上多元文化碰撞交融孕育出的独特魅力,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认同感在心底不断升腾。
这次昆明之行,让鸿儒学子在红色印记中厚植爱国情怀,于文化长河里汲取传承力量,更在招行的金融实践中,读懂了金融服务民生、助力发展的深刻内涵。从普惠金融的落地生根到科技赋能的创新探索,招行以金融为笔,书写着与时代同频的使命担当。这些感悟激励着鸿儒学子们未来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坚定的步伐,将红色基因、人文精神与金融智慧紧密结合,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续写使命与担当的篇章,让这份融合的力量在传承中愈发璀璨。
下一站,鸿儒师生将奔赴武定,深入探寻招商银行昆明分行乡村振兴定点帮扶成效,继续在行走中解锁发展密码,书写研学新篇。